1、物業管理消費的高消費性。物業管理消費不是一種本能性消費,而是一種社會性消費。物業管理消費和單純的物質消費相比,消費支出明顯偏高。物業管理行業是建設于良好的社會再生產能力之上的,經濟發展水平制約著物業管理行業繁榮興旺的水平。目前,物業管理服務除了深圳、廣州、上海、北京等經濟發達城市和中心城市發展良好以外,在相當多的內地城市遇到了阻滯,這除了體制和觀念的因素以外,起決定作用的是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。深圳的人均收入水平居全國前列,現有住宅小區的物業管理費按平均每平方米3元、月支出300元計算,也只占到其家庭收入的3%左右。而這一比例到內地,則可能上升到30%。即便按大大低于這一收費標準的低成本運作模式來計算,其物業管理費支出也在家庭收入的5%以上,大大超出了業主的承受能力。因此,對大多數人而言物業管理消費是一種高消費的支出。將物業管理消費定位于高消費意在將之區別于傳統的“房屋管理”。傳統的“房屋管理”只是從生理上維持居民作為自然人的最低生存的消費。明確物業管理的高消費特性,有利于各級政府立足于國情、省清、市情,考慮居民消費水平的差異,來定位物業管理消費的時間和空間及“房屋管理”消費的時間和空間;有利于提高物業管理的行業壁壘,從而提升整個行業的檔次;有利于業主進行正確的消費定位,采取正確的消費行為,避免出現目前許多人有意無意排斥物業管理消費的現象。只有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后,物業管理消費才會成為人們的內在需求。
2、物業管理消費的發展性。即物業管理消費的深度和廣度隨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。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或時期,也存在所謂的物業管理,但那里(時)的物業管理內容單一、功能單一、層次較低。即使個別地區(時期)具有現代意義的物業管理,但能有資格享受這一消費的也只是個別群體。盡管大部分人或群體客觀上有此需求,但也無法得到滿足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物質財富的豐富,物業管理消費將遞進增長。
3、物業管理消費的層次性和群體性。不同文化層次、不同收入水平、不同職業階層,由于其價值觀、審美觀的不同,對物業管理消費的要求也不一樣。一般而言,收入較低、文化層次不高的群體或小區,偏重于對物業管理硬件消費的要求。而收入較高、文化層次較高的消費群體或業主,既重視對物業管理硬件的消費,更重視對物業管理軟件的消費。
4、物業管理消費的可塑性。物業管理消費的可塑性表現為消費空間和容量的彈性。從空間上講,物業管理消費的空間可大可小,小到業主自己的家庭,大到整個社區,甚至整個城市,到處都有物業管理消費的內容。物業管理的消費容量也是如此。物業管理消費不同于物質消費那樣,不享受物業管理的某些內容,不會對業主產生某些身心影響或嚴重影響。
5、物業管理消費的公共性。物業管理消費是一種公共消費。因為,其有兩個基本特性。一是非他性。物業管理公共服務一旦提供了,便會有眾多的受益者,業主將共同消費這一服務,不可能將其中任何人排斥在外,每個人也不可能拒絕消費。二是非競爭性。物業管理公共服務一旦提供了,在達到充分消費之前,多一個業主的加入或少一個業主的加入并不影響他人的消費。為消費某一公共服務,業主之間不必開展競爭或爭奪。